Lorem Ipsum

About This Blog

專注於水晶挑選信息感應
通靈命理開運風水擺設
靈界傳遞信息之服務
個人/居家清理拔除無形外靈卡體 寵物溝通
水晶礦石尋找/讀礦訊
靈界協調 & 溝通

文章存檔

Site Categories

Picture

Picture

Popular Posts

Blogger templates

About

Blogroll

跳到主要內容

<轉載> 親密關系


也許「因為不知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,於是發展出“防禦機制”,來避免在關係中被拋棄,
這些策略很可能像木馬程序一樣,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。
男人最常見的防禦機制是:“我要更成功,賺更多錢,女人就不會離開我了”!
女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是:“我要努力照顧家人,
為家庭付出越多,就越不會被拋棄。” 」

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劇情:“我為這個家庭付出那麽多,他卻背叛了我”。
幾乎每年都會有類似的新聞出現。

對此現象,大眾和媒體一致的聲音是譴責,“這種男人忘恩負義,無恥之徒。”
做道德評判總是最容易的,可是道德評判不能解決任何問題,道德評判永遠無法挽救一段關係。

我們真正可以去思考的是,到底是什麽在維繫兩性關系?
兩性關系,有另外一個名稱,叫親密關系。
為什麽叫親密關係,而不是責任關係、付出關系、義務關系?
顧名思義,維繫兩性關系最重要的,是親密感。

有親密感,兩性關系自然能維持下去;沒有親密感的婚姻,通常只有離婚和背叛。
目前婚姻悲劇的現實是,很多婚姻都已經不再是親密關係,只是責任關係,義務關系,親情關係。
這樣的關系中,只要稍有資源,不再為物質生活發愁的人,大部分都已經出軌,少部分正籌劃著離婚。

什麽叫親密?
親密是兩個人之間彼此有呼應,情感能量可以流動的狀態,舉個細節,
當老婆說想要吃蘋果,老公立刻呼應一聲,開心的把蘋果遞過來,這就是親密。
如果是老婆覺得是義務為家人付出,像一道公式程序那樣,這樣的過程中,沒有親密,削一輩子蘋果,也不會創造幸福流動的感覺。

當我們能夠在家庭中創造幸福快樂的體驗,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,快樂的人自然會感恩每個親人朋友,甚至感恩整個宇宙。
如果沒有快樂,感恩教育會變成沈重的道德枷鎖,把每個人鎖在彼此犧牲,彼此消耗的關係中。

所以到底是什麽阻礙了親密,讓大部分婚姻都變成“非親密關係”?

親密的能力,天然的來自於童年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,尤其是母嬰關係,當嬰兒向母親發出微笑,母親也情不自禁的微笑起來,這種情感能量的呼應,就是親密。
當嬰兒哭泣,母親第一時間衝過去回應,安撫陪伴哭泣的嬰兒,這就是親密。
當嬰兒吸吮著乳汁,甜甜的在母親懷裏入睡,這就是親密。

悲劇的是,目前現代父母撫養孩子的狀況,都在製造孤獨嬰兒。

歷史和社會文化的原因:
過短的產假,不斷被家人催促斷奶,甚至隔代撫養,當母親背離了母性本能,不能按需餵養,不能及時呼應嬰兒,嬰兒與母親的親密依戀得不到滿足,不得不過早學會自我安撫,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“失聯孤島”。

所謂的宅男宅女,就是這麽產生的。

失聯的孤島,因為過早的失去了親密依戀體驗,成年後也不知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。
於是發展出各種策略,心理學上叫做“防禦機制”,來避免在關係中被拋棄,這些策略,並不一定被清晰的意識化,很可能像木馬程序一樣,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。

男人最常見的防禦機制是:“我要更成功,賺更多錢,女人就不會離開我了”。

女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是,“我要努力照顧家人,為家庭付出越多,就越不會被拋棄。”

此外常見的防禦機制還有
『我若可愛性感漂亮,就不會被拋棄』;
『我若高學識有涵養,隱忍克制,就不會被拋棄』;
『我若足夠弱小,楚楚可憐,依賴對方,
對方就會可憐我照顧我,不會拋棄我。』

這些策略,都是在童年保護我們活下來的信念。

比如,在重男輕女的大家庭,作為女兒尤其是中間的女兒 [我也有老二情結]。
是家庭中得到父母關愛最少,最無足輕重,甚至被父母厭惡的人。
若想生存下來,通常她要勤儉節約,辛苦幹活,幫父母分擔家庭重擔,才能得到一點立足之地。童年的生存策略,烙印在潛意識裏,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『我必須要辛苦付出,才能獲得關系。』

帶著童年的烙印走進關系,女人越感覺到婚姻中的危機,就會越付出,然而越付出,婚姻危機越大。
比如辛苦幫助丈夫,最後卻被丈夫背叛,因為女人的潛意識信念是『我只要不斷辛苦付出照顧家庭,我就能維持這個婚姻,』

這個信念像魔咒一樣控制了女人的生命,因此看不見真實的婚姻關係,看不見真實的老公。
真實的老公從未嫌棄女人付出還不夠多,真實的老公急需情感交流,急需溝通婚姻中的感受。
然而被潛意識魔咒控制的人,聽不見也看不見對方的真實需要。
真實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見,無法流動,情感的河流日漸幹涸,出軌或者離婚,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。

人的內心深處渴望親密,就像魚兒渴望水一樣,在婚姻中總是得不到,最終只能外求。
不幸童年造就的潛意識魔咒,讓很多女人相信,我付出越多,如果對方想離開我,他就會很內疚,於是不會離開我。
而事實是,內疚感是人類最不願意承受的感覺,所以古有剔骨還肉一說,現有很多男人寧可凈身出戶,也要離開這個婚姻,當一個人在關系中不斷犧牲自己、辛苦付出,會累積越來越高的道德資本,道德資本像一座堤壩,攔截了愛和親密的流動;
道德資本越高,這個關係越趨近死亡,付出感給對方帶來的內疚,是親密關系的殺手。

若一個人自我犧牲,累積道德資本到達“道德聖人”的極端程度,通常肢體和面部表情僵硬,怨氣沖天,付出感必然伴隨著怨氣,付出越多,怨氣越重。
可以想像,這樣的道德聖人,必然最終成為孤家寡人,因為沒有人願意接近怨氣重的人,
若一個家族由“道德聖人”掌權,通常這個家族中,精神力量最弱的孩子會成為精神分裂癥甚至自殺,因為他背負了整個家族的扭曲怨氣。

如果關係中覺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犧牲,含義是我不愛這個關係。
若父母對孩子抱怨我為你付出了一輩子,翻譯過來就是『我一輩子都不是心甘情願的愛你。』

想像一下,女人遇見商場打折,血拼一天下來腰酸腿痛,哪怕大多是買給家人的東西,這個女人會不會抱怨說:“我今天為了這個家付出,非常辛苦。”?

大家都知道不會的,女人愛逛街,再辛苦精神上也愉悅。
在我們喜愛做的事情上,無論花費多少時間精力,都是快樂。
同樣,當我真心愛對方時,花三個小時為對方準備晚餐,心裏甜蜜蜜;當我真心愛對方時,熨燙他的衣服,也是一種享受。
當然,每時每刻享受當下,這個不可能,偶爾發發脾氣、抱怨幾句也在所難免。
但整體上,當我心中有愛的時候,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對方犧牲和付出,因為這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生命體驗。
如果我體驗不到愛的流動,為這個關係做一點事情,都是在損耗自己的能量,所以,我會期望對方感恩自己的付出,不要離開我,因為我已經為了你,損耗自己很多了。

如果你經常在關係中覺得自己在犧牲和付出,有怨氣產生,那麽仔細的覺察一下,我的潛意識被什麽樣的魔咒控制著?

不幸童年寫給我們的魔咒,是可以解除的,這需要我們在生活細節中不斷覺知。
一旦發現自己有付出感,就提醒自己,醒一醒,回到內心問自己:我真正想要創造什麽樣的生命體驗?
做這件事情,是我自己想要的嗎?

比如做飯時,若發現自己在抱怨油煙,可以回到內心,問問自己,我想要做這頓飯嗎?
如果想要,就帶著愛,享受給自己和家人做飯的感覺;
如果不想要,出去吃或者叫外賣,也是很好的選擇。

同樣做一件事情,我們可以選擇,是活在為別人付出的妄想牢籠裏,還是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。
當我們能夠從潛意識的魔咒中醒來,成為一個心理上的成年人,為自己創造內心真正想要的生命體驗,自然能夠建立起親密流動的關系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我們不再是潛意識魔咒裏那個隨時恐懼被拋棄的孩子。

成年人之間,不存在拋棄與被拋棄,只存在合適與不合適。
當我成為心理上的成年人,沒有人可以拋棄我,我無需再去討好對方,
只是盡情為自己去創造豐盛、親密、流動的人生體驗。

#文章摘自心探索

留言